[切换城市]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衡阳
  • 岳阳
  • 益阳
  • 常德
  • 邵阳
  • 郴州
  • 永州
  • 张家界
  • 怀化
  • 娄底
  • 湘西州
400-606-6048
新闻资讯
更多>
  • 平台动态
  •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创新政策
涟源市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现场招聘会2024-07-12

涟源市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现场招聘会策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强化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提高对接匹配效率,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人社部《关于开展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就业工作实际,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安排,决定于7月12日(六月初七)上午八点在娄底高新区创新创业大厦举办大型免费招聘会,特制定本方案:一、行动主题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二、行动内容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日服务攻坚、千万岗位推送”大型公益招聘专项活动三、行动时间2024年7月12日 农历6月初七日(星期五)四、服务对象(一)重点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残疾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退役军人及其家属、低收入人口等重点就业帮扶对象;(二)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五、行动目标(一)渠道多元拓展。利用100天左右时间,发挥各级各类平台优势,多渠道、大规模、集中式开发归集千万条就业岗位信息,拓宽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就业渠道。(二)供需精准匹配。突出线下招聘,统筹线上服务,聚焦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多元求职需要,精准搭建对接平台,筛选推送针对性岗位信息,提升供需匹配效率。(三)服务系统集成。聚焦高校毕业生等求职群体、重点用人单位,开展求职招聘、用工指导、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集成式暖心服务,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六、具体任务(一)发掘一大批优质岗位。组织“人社相关人员访企入园拓岗活动”,主动对接本地重点企业、政府投资项目、工业园区等,面对面了解需求,集中收集一批急需岗位信息。主动联系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本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基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岗位空缺情况,广泛收集一批招募(聘)岗位信息。动员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重点筛选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学历层次、技能水平的岗位信息,提供招聘服务。(二)组织一系列线下招聘。推出行业性专场,聚焦我市需求量大、市场紧缺、面向先进制造、医药卫生、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开展招聘活动。推出区域性专场,结合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聚焦高校比较集中、毕业生数量较多、流动就业需求较大的地区,组织跨区域巡回招聘活动。推出群体性专场,聚焦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求职需求,开展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招聘活动及人社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切实增强专项行动效果。七、行动组织保障一、主办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娄底高新区管委会涟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二、协办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三、承办单位: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娄底高新区社会事务中心娄底高新区服务中心

娄底举办数字化转型贯标及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推进会议2024-07-05

为推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企业对数字化创新推动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全市企业数字化创新管理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4日上午,由娄底市工信局主办的数字化转型贯标及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推进会议,在娄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会议室举行。娄底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聂东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构建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降低企业发展风险,并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确保本地区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和安全标准的提升。会上,娄底市工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科负责人要求企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要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推动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他提出各园区企业要把握质量,注重实效,切实做好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相关工作。会议还邀请了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湖南公司及北京惠而特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进行现场培训。重点介绍了数字化转型贯标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他们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及工业互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娄底市在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积极探索,也为进一步推动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未来,娄底将继续深化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数字化转型贯标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附件1.jpg附件2.jpg附件3.jpg

辛小湘丨从科技大会的三个关键词,“解码”湖南科技创新2024-09-11

9月3日,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这既是对湖南科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为湖南科技发展提供了一次检阅的机会。9月3日,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大会,既是一种褒奖,也是一种风向。近年来,湖南聚焦科技创新领域,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在科技创新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湖南做对了什么?我们不妨从科技大会,略解一二。关 键 词 一 人 才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此次,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共评出304个(团队、人选)项目。作为湖南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以其卓越的科研贡献荣获杰出贡献奖。其领衔的团队攻克了复杂工程智能决策、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等前沿科技难题,突破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及应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复杂工程决策向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新范式转变,硬科技的实力妥妥“出圈”。第十三届“湖南光召科技奖”有5人获奖,如中南大学郭学益教授大力开展有组织的政产学研合作,推动10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在湖南转移转化;湖南大学黄守道教授参与研发的相关产品在全球20多个国家装机4万多台套,全球市场累计占有率第一,为湖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科技奖励还特别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一批优秀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在授奖项目和一等奖项目中,45岁以下青年学者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占比均达到半数以上,女性科技人员占比达到18%,为湖南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人才不断“上新”,让科技湘军品牌效应持续增强,这也得益于湖南近年来打通人才培养的“任督二脉”,促进着湖南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全面加强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实施芙蓉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等,强化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推动“湘智兴湘”与“校友回湘”“湘商回归”良性互动。做好育人、引人、留人这篇大文章,不断壮大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增选两院院士6人,在湘两院院士达43人,28人获国家杰青、70人获国家优青,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突破1000人,省级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突破5000人。关 键 词 二 聚 焦 需 求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引领下,湖南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方向,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硕果满园,各放异彩,我们不难发现,湖南的科技创新其实有着“AB”面。既紧盯国家战略,也关心百姓民生。本次科技奖励紧盯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等领域,重点遴选支持了一批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如,“湖南省北斗地理空间基准体系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北斗三号星载信号收发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支撑北斗规模化应用,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湖南的科技创新实力,更为国家发展大局贡献了湖南力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此次科技奖中还有多项惠及民生的创新成果。如低镉水稻等大宗农作物育种相关项目成果,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奠定种业基础。如“黑素瘤等实体瘤的致病机制”“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颅颌面机器人精准外科技术”等项目脱颖而出,为推动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技术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既聚焦产业融合,也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面向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遴选支持了一批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其应用推广有效地赋能了产业发展。比如,“深海重型作业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超大直径盾构机关键技术与应用”“新型轻质高强铝合金材料及空天构件流变制造技术”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奖励名单中,湖南高校频频出现,如中南大学共有56项科研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表彰奖励,湖南大学27项成果荣获湖南省科技奖励殊荣。还有很多获奖项目,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的,这是我省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相互贯通,开展有组织科研结出的硕果。而,湖南的创新并不止步于此。在科技硬核创新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提质升级,“4+4科创工程”加快建设科研和实体化运行,湘江科学城湘江院士港等首开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在文化创新发展上,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部署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数字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实施超高清视频算法研究等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3个重大研发攻关项目,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在湘布局研究机构,为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蓄势赋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湖南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以新作为不断实现新突破。关 键 词 三 非 常 之 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对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对湖南科技创新工作寄予厚望、提出明确要求。置身“两个大局”中,湖南要脱颖而出并非一件易事。从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谁能做好这篇文章,谁就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自身看,目前湖南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资源相对分散、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度有待进一步加深等问题。虽有差距,但也要勠力前行。体制改革“补气血”,平台建设“强筋骨”,湖南近期在科技创新领域动作频频。在体制上,湖南成立省委科技委,在省委和省委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力出一孔,全面调动党委政府资源,做好“统筹”这篇大文章,形成全省大抓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在政策上,《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和《湖南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指标体系》及3个操作指引出台,提出强化高校成果转化导向、初始权益分配改革、支持高校设立持股平台等措施。在平台建设上,对标“国字号”,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岳麓山实验室10月份即将入驻科研团队,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建设科研加快推进。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力能实验装置等重大科学装置陆续开展科研试验,高能级创新平台积蓄的强劲科创动能正在加速释放。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是湖南的题中之义,也是必然选择。如何下非常之功,湖南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而在本次全省科技大会,省委书记沈晓明给出了“方法论”:“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要持续抓好标志性工程建设,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创新无止境,湖南的追求亦无止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湖南向着既定目标全力奔跑。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项目申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申报2024年度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的通知!9月20日截止!2024-09-10

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各有关单位:为加快交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省厅拟组织开展2024年度《湖南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以下简称《推广目录》)申报、审查与发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范围与方向(一)申报范围申报列入《推广目录》的科技成果需是“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二)申报方向1.部省政策重点支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安全应急等方向的科技成果;交通强国试点等交通运输部试点、示范工作中涉及的科技成果;2.2023年10月至2024年8月,已通过省厅验收的湖南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项目(详见附件)涉及的科技成果。二、申报要求(一)基本要求1.符合国、省产业、技术政策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2.工艺成熟、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相关科技成果已通过省部级或省厅科技主管部门验收或省一级交通行业学会协会等单位鉴定(评价);4.具有应用实例,且应用时间达1年以上;5.技术适应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6.知识产权权属明确。(二)申报材料要求申报单位填写申报书,报推荐单位审核,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具体包括:1.专利证书或其它知识产权证明文件(知识产权共有单位同意申报的授权书);2.具有相关资质的部门出具的技术性能、产品质量检测报告;3.成果鉴定(评价)或验收证书、获奖证明及其它必要的技术资料;4.申报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证书复印件。申报单位对所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三、申报及发布流程(一)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申报须在湖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上进行(网址:http://218.76.40.74:8383/,申报单位访问账号在系统中申请,已有账号可沿用,系统操作手册请在系统主页面下载)。(二)申报单位在系统中填报相关申报材料,初步填报完成后从系统中下载《湖南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申报书,在线下经申报单位盖章、推荐单位签署推荐初审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再上传湖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上传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20日。(三)推荐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果持有单位为市州交通运输系统单位的,由市州交通运输局推荐;成果持有单位为厅直系统的,由厅直单位推荐;成果持有单位为中央在湘单位、高校、省属企业及下属单位的,可由相关单位、高校和企业推荐;成果持有单位为民营企业的,可由所在地市州交通运输局或省一级交通行业学会协会等单位推荐。(四)省厅组织对成果进行审查,审查结果在厅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成果列入《推广目录》予以发布。发布内容包含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体现形式、成果技术特点和性能指标、成果主要应用领域和成果已推广应用的实例等主要内容。四、目录调整《推广目录》的调整包括变更、失效和撤销:(一)变更。列入《推广目录》的成果持有单位名称、地址和联系人等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成果持有单位应在1个月内向厅科技教育处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二)失效。列入《推广目录》的成果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自动失效,成果持有单位可申请再次列入《推广目录》。(三)撤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科技成果将从《推广目录》中撤销,并予以公告:1.成果持有单位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的;2.在政府部门组织的有关质量监督检查中不合格的;3.成果持有单位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提供技术服务的;4.利用《推广目录》进行虚假宣传的;5.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五、其他事项(一)列入《推广目录》且实际推广应用效果好的成果,省厅将优先推荐列入部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符合相关条件的支持形成地方标准规范。(二)在有效期内,成果持有单位每年12月底前须向厅科技教育处报送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未按时上报相关情况的成果在目录调整时不予受理。联系人:厅科技教育处彭娟,电话:0731-88770125;技术支持孙俊勇,电话:15273138356。附件:2023年10月-2024年8月省厅验收通过的科技创新项目表.pdf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2024年9月4日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2024-09-05

关于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24〕165号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384564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383126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和专家评审意见,经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议审批,资助面上项目20758项、重点项目745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8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3226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5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33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519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315项(包括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200项、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55项、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60项)和合作创新研究团队项目25项。集中接收期间接收的其他类型项目正在评审或审批过程中。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人员和申请人可于8月23日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查询相关申请项目评审结果。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于8月23日至26日使用report@pro.nsfc.gov.cn电子邮箱向申请人发送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以及专家评审意见。随后,将向相关依托单位寄发纸质项目资助结果通知,并附资助项目清单和不予资助项目清单。未获资助的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相关注意事项详见附件。欢迎各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附件: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复审工作注意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8月21日附件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复审工作注意事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官方网站首页“政策法规”栏目)规定,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可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相关注意事项如下。一、提出复审申请1.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接收工作自8月23日开始,9月6日16时截止。2.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写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表。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如有遗忘,可向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索取。3.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人打印1份复审申请表,确认纸质与电子复审申请表内容一致,并在纸质复审申请表上签字后,以快递方式寄送(以邮戳日期为准)相关项目管理部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二、受理复审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委各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受理复审申请。请注意,具有《办法》第八条所列以下情形之一的复审申请将不予受理:(一)非项目申请人提出复审申请的;(二)提交复审申请的时间超过规定截止日期的;(三)复审申请内容或者手续不全的;(四)对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等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的。对不予受理的复审申请,由项目管理部门告知复审申请人不予受理决定和原因。三、审查复审申请  1.自然科学基金委各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查复审申请,审查依据是《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2.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将在11月6日前,将复审审查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3.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查看本单位复审申请人复审申请的提交情况与处理结果。非集中接收期受理项目的不予资助复审工作参照上述程序进行。来源: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湖南

郴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2024-09-13

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9月3日在长沙召开,我市柿竹园“典型关键矿产资源高效能浮选药剂设计、开发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湘南麻业“黄麻纤维环保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湘南学院“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多移动机器人协作搜索研究”项目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为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湘南科技创新高地,助力科技强省建设,9月12日上午,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研究全市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擂响了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战鼓,提出要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科技力量,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于科技工作、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科技生态、科技创新机制的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会议强调,要强化使命担当。把国家发展所需与郴州所能结合起来,聚焦示范区建设标志性工程抓好科技创新,聚焦水文章打造更多科技成果和创新应用,做优水产品、做强水品牌,做大水产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要聚焦重点抓创新。瞄准重点工作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聚力推进“四大”标志性工程和“四大”基础性工程,打造重点品牌,形成重大科技成果。聚焦年初确定的关键目标,拿出超常规举措,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一鼓作气的拼劲,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挥科技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支撑性作用和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发展,深入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在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赢得发展主动权。要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研人员、高素质人才向业务部门、科研部门和生产一线集聚,提高各部门的专业化素养和专业化能力,打造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创新生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形成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文化。要坚持齐抓共管。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凝聚科技创新大合力,梳理形成中、省科技大会部署的干货政策、任务清单,全市一盘棋,具体化、项目化推进会议精神在郴州落地落实落细,真正推动郴州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蓬勃生长。

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推进5项改革举措2024-09-13

9月11日上午,省科技厅召开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新闻通气会。会议介绍,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将重点推进5项改革举措,力争更好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导向和培育作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内容纳入《申报指南》研究方向或在《申报指南》中进一步强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加文化和科技融合专题研究方向。首次在交叉学科单列文化和科技融合专题,支持围绕文化科技融合底层科学理论以及音视频、文化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究,促进文化数字化、文化智能化、文化装备化。强化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聚焦“四个面向”攻关突破,在生命科学学科单列生物种业、生命工程专题,在工程与材料科学学科新增低空制造并单列先进制造、前沿材料专题,在信息科学学科单列智能计算、量子科技专题,为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创新和重大民生福祉改善,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深化人才资助体制机制改革。对标对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将男性、女性科研人员申请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分别放宽到42周岁、45周岁,着力支持培育更多国家级人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提升解决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性、引领性应用基础研究问题的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开展源于医学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研究。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健康湖南战略,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聚焦解决科研与临床脱节的问题,为临床医生临床实践开辟专门赛道,探索开展支持临床医生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临床实践为目标的临床与转化基础研究,鼓励临床医生立足临床实践,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和技术探索。来源:科技湖南

四部门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2024-07-31

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制定的《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近日发布。《计划》旨在有效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以下简称“融担基金”)体系引领作用,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计划》坚持目标导向、体系引领、市场运作、适度补偿、绩效引导的原则,着力解决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发展有潜力、知识产权价值高,但因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贷款和担保支持力度。为精准聚焦支持对象,《计划》明确,中小企业满足基本条件,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作为政策支持对象,具体包括已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且在存续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经省级相关管理部门认定且在存续期内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存续期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公告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中小企业及项目验收处于成果转化应用期的中小企业;以及依托“创新积分制”,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筛选出的备选企业。具体企业名单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省级科技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时向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提供名单,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计划》还明确,分类提高分险比例。银行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分别按不低于贷款金额的20%、不高于贷款金额的80%分担风险责任。融担基金分险比例从20%提高至最高不超过40%。省级再担保机构分险比例不低于20%。值得关注的是,《计划》将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单户在保余额上限从1000万元提高至不超过3000万元,并逐步将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收取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计划》还提到,对融担基金加大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所新增的代偿,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给予一定风险补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支持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成效较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给予一定风险补偿。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制定本专项担保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有效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简称融担基金)体系引领作用,通过提高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着力解决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发展有潜力、知识产权价值高,但因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贷款和担保支持力度。 ——坚持体系引领。融担基金发挥体系引领作用,在聚焦支小支农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再担保业务规模和风险分担,引导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为更多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 ——坚持市场运作。银行和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自主选择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依法合规审贷放贷、提供融资担保。 ——坚持适度补偿。对融担基金加大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所新增的代偿,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给予一定风险补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支持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成效较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给予一定风险补偿。 ——坚持绩效引导。对融担基金科技创新再担保业务,财政部单列年度业务规模、代偿率等绩效考核指标。地方财政部门要相应完善考核制度,适当提高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开展科技创新业务的代偿率上限考核要求,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导向。 二、实施方案 (一)精准聚焦支持对象。中小企业满足基本条件,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作为政策支持对象,具体由银行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 1.根据《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115号),已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且在存续期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根据《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经省级相关管理部门认定且在存续期内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2〕63号),在存续期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公告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4.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中小企业及项目验收处于成果转化应用期的中小企业; 5.依托“创新积分制”,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筛选出的备选企业。 中小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商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认定标准;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失信主体名单;提供的产品(服务)不属于国家禁止、限制或淘汰类;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具体企业名单,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省级科技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时向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提供名单,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 (二)分类提高分险比例。银行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分别按不低于贷款金额的20%、不高于贷款金额的80%分担风险责任。融担基金分险比例从20%提高至最高不超过40%。省级再担保机构分险比例不低于20%。有条件的省级再担保、担保机构可提高分险比例,减少市县级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压力。 根据企业不同类型,融担基金分险比例分为三档: 1.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中小企业,融担基金分担最高不超过40%的风险责任; 2.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创新积分制”筛选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担基金分担最高不超过35%的风险责任; 3.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融担基金分担最高不超过30%的风险责任。 (三)合理确定费率水平。融担基金再担保业务单笔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再担保费率不高于0.5%;单笔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再担保费率不高于0.3%。鼓励合作机构针对不同风险水平、不同资质的经营主体实施差异化担保费率,逐步将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收取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合作机构除贷款利息和担保费外,不得以保证金、承诺费、咨询费、顾问费、注册费、资料费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逐步降低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四)适当提高担保金额。将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单户在保余额上限从1000万元提高至不超过3000万元。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在满足支小支农担保业务占比要求前提下,稳妥开展对科技创新类中型企业的担保业务。 (五)适当提高代偿上限。按照统筹支持科技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原则,融担基金与省级再担保机构约定代偿赔付上限从4%提高至5%。超过上限部分融担基金不予赔付。 (六)创新业务联动模式。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探索科技创新担保与股权投资机构的联动模式,带动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投资为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 (七)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支持银行开发适合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创新积分制相关融资等产品,缓解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传统抵质押物不足等问题,努力提升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首贷率”,逐步减少或取消反担保要求。 (八)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对于融担基金加大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风险分担所新增的代偿资金需求,分年度单独进行测算。风险补偿资金由中央财政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融担基金年度科技创新再担保业务规模,由财政部根据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融担基金经营状况和风险控制等情况统筹确定。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地方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政银担企”合作,加大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指导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实施好科技创新担保专项计划,推动银行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主动对接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切实缓解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加大政策支持。对于支持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成效明显、风险代偿压力较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地方财政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支持力度,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奖补资金、担保费补贴等支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可持续经营。 (三)强化绩效考核。要将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执行情况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时进行检查评估,考核结果作为相关奖励、支持措施的实施依据。 (四)深化体系合作。融担基金要细化与合作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业务操作安排,优化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数字化平台科技创新模块,积极对接银行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及时跟踪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业务开展情况,推动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取得实效。 (五)筑牢风控防线。银行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强化资金用途监控,严格贷前审核,强化贷中服务,加强贷后管理,防范资金套取和挪用风险。 四、监督管理 (一)财政部加强对融担基金风险补偿资金监督管理,督促融担基金加强风险控制,及时履行风险分担责任,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二)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提供虚假材料,以及冒领、截留、挪用、骗取、套取风险补偿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追回所有财政资金,取消其合作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三)本专项担保计划自印发后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告。

划重点!中央最新《决定》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改革方向2024-07-2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共分为三大板块、15部分、60条。行业平台【技术转移研究院】梳理《决定》全文发现,《决定》中多处提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相关改革措施,重点集中在第四部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主要涉及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产学研合作、技术经理人、赋权改革等10个方面的重要改革方向。十大重点改革方向①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②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③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④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⑤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⑥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⑦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⑧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⑨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⑩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行业平台【技术转移研究院】第一时间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了解读,以下是关于中央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10项重点改革方向的解读:改革方向解读① 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专家解读:这一措施旨在通过优化高校内部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增强。完善创新机制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推动跨学科合作等,以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②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专家解读: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凝练科技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从而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③ 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专家解读:这一措施旨在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科技成果的门槛,鼓励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中小微企业可以在不承担过高初期成本的情况下,先行实施科技成果,待产生收益后再支付许可费,从而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④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专家解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深化改革是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的重要保障。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包括完善政策支持、优化市场环境、提升服务能力等,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顺畅流动和高效转化。同时,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构和服务网络,为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⑤ 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专家解读: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可以为科技成果提供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桥梁,降低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成功率。这些平台可以提供科技成果的遴选识别、可行性评估、商业化价值分析以及产品试制、质量检测等服务,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⑥ 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专家解读:技术经理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包括完善培养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拓展资源网络等,有助于提升技术经理人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同时,通过推动技术经理人参与科研项目全程管理,可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科研活动的紧密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⑦ 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专家解读:这一措施旨在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转化动力。通过赋予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的更大自主权,可以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中来,推动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⑧ 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专家解读: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有助于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保障科技成果的合法流转和高效转化。通过建立这一制度,可以规范科技成果的管理和使用行为,避免权属不清、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的发生,为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⑨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专家解读: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赋权改革,可以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的权属关系和使用权限,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中来。同时,也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⑩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专家解读:长期资本的支持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至关重要。通过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可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领域的企业和项目,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这些支持政策可以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承担成本,提高其投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展望中央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改革方向,全面而系统地涵盖了从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到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科技成果许可方式的创新到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再到概念验证与中试验证平台的布局建设,以及技术经理人队伍的培养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改革措施针对性地指向了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共同构成了一套旨在打破科技成果转化壁垒、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程的改革“组合拳”。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和深入,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将更加合理高效。同时,长期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这将推动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坚信,随着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信息来源:技术转移研究院

湖南: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作为科研人员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2024-07-22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20条具体举措,着力解决科技成果“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不会接”等难题。湖南省科技厅对《措施》进行了解读。《措施》提出,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评价指标,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奖励评选的重要依据并加大权重,不将论文作为评价的限制性条件。“不愿转”方面,提出强化高校成果转化导向,建立以成果转化成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横向科研项目评价权重,支持高等院校自主设置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岗位。“不敢转”方面,提出初始权益分配改革,开展职务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实行职务成果单列管理;鼓励高等院校开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研活动;对高等院校有行政职务、是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实行区别于一般党政干部的管理。“不会转”方面,提出支持高校设立持股平台,引育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人才,采用“先用后付”方式许可他人有偿或无偿实施财政资助项目的高价值专利等举措;支持高等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或科技成果经营公司,作为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持股平台,代表高等院校开展科技成果的托管运营;支持高等院校打破校际界限,采用多种形式设立专业化服务机构,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不会接”方面,提出建立成果转化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促进成果供需精准对接匹配;引导有条件的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大学科技园等联合社会资本,设立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种子、天使子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7月17日发布的2023年湖南省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显示,2023年,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本省转化率为50.33%;湖南省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次数达1506次,专利许可备案金额达7285.23万元;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35.65亿元,是2020年的2.53倍;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的指数位列前三名。该指数由湖南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委托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开展研究。

科技金融
更多>
  • 科技信贷
  • 股权投资
  • 科技保险
  • 融资担保
助推产业发展

多渠道、多形式、多品类

  • #ScientificName

服务专区
平台互联
资源共享
更多>